覆盖超星/学习通/尔雅等10+学习平台 | 历年真题+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免费下载 实时更新 精准检索
广告示例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九八五题库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随机漂浮广告
超星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作业论文指导

扫码关注
作业论文指导,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超星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

学校: 无

问题 1: 1.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出自()。

选项:

  • A. 李煜

  • B. 温庭筠

  • C. 李璟

  • D. 冯正中

答案: 冯正中

问题 2: 2. 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晌”是什么意思?()

选项:

  • A. 中午

  • B. 上午

  • C. 下午

  • D. 时间的长短

答案: 时间的长短

问题 3: 3. 冯正中的词侧重于表现官能感觉。()

选项:

答案: 错误

问题 4: 1. “建安七子”不包括()。

选项:

  • A. 孔融

  • B. 王粲

  • C. 曹丕

  • D. 应玚

答案: 曹丕

问题 5: 2.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6: 3. 《尔雅》是辞书之祖。()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7: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念保守的妇女注定是思妇的命运。()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 1.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

选项:

  • A. 《人间词话》

  • B. 《礼记》

  • C. 《文选》

  • D. 《文赋》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 2.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光的《史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 3. 王国维认为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 4. 关于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中的“三不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 A. 立德

  • B. 立功

  • C. 立言

  • D. 立志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 1. 在《离骚》中,下列不能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选项是()。

选项:

  • A. 香草

  • B. 华服

  • C. 蛾眉

  • D. 苍天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 2. 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心及物。()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 3. 张惠言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 1. 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下列哪一位?()

选项:

  • A. 温庭筠

  • B. 韦庄

  • C. 苏轼

  • D. 李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 2. “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这是谁的观点?()

选项:

  • A. 李清照

  • B. 曹丕

  • C. 欧阳修

  • D. 苏轼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7: 3. “菡萏”经常在中国诗歌中,指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8: 1. 接受美学流派兴起于()。

选项:

  • A. 英国

  • B. 中国

  • C. 美国

  • D. 德国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9: 2. 下列不属于新批评流派的观点是()。

选项:

  • A. 意图谬误说

  • B. 感应谬误说

  • C. 细读

  • D. 读者反应论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0: 3.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的阅读活动赋予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1: 1. “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拟()而作。

选项:

  • A. 《上山采蘼芜》

  • B. 《爱莲说》

  • C. 《江南曲》

  • D. 《暮秋独游曲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2: 2. 莲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

选项:

  • A. 亭亭玉立的样子

  • B. 娇美的样子

  • C. 郁郁葱葱的样子

  • D. 花瓣枯萎的样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3: 3. 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谐“怜”字,怜爱之意。()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4: 4. 《拟采莲曲》仿乐府诗而作。()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5: 1. 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

  • A. 曹丕

  • B. 冯正中

  • C. 王水照

  • D. 王国维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6: 2. “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什么?()

选项:

  • A. 秋月

  • B. 往事

  • C. 秋月和春花

  • D. 春花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7: 3. 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8: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

选项:

  • A. 《论语》

  • B. 《诗品》

  • C. 《诗经》

  • D. 《昭明文选》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9: 2. 孔子讲《诗》注重诗歌中的丰富联想,并且强调联想与诗的本意要完全吻合。()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0: 3. 词往往能够表达一种感情的本质。()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1: 1. “燃犀下看”之句中的典故与下列哪一项相关?()

选项:

  • A. 《史记》

  • B. 《诗经》

  • C. 《晋书》

  • D. 《汉书》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2: 2. 王国维认为,“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之句与屈原的《离骚》具有互文性。()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3: 3. 在中国传统中,“斜阳”是朝廷衰败的象征。()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4: 1. 张惠言认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的是什么?()

选项:

  • A. 山川河海

  • B. 怨别

  • C. 闺中思妇

  • D. 朝廷党争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5: 2. “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选自()。

选项:

  • A. 《人间词话》

  • B. 《典论·论文》

  • C. 《文选》

  • D. 《乐府指迷》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6: 3. “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埰的这句话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

选项:

  • A. 柳永

  • B. 辛弃疾

  • C. 王沂孙

  • D. 周邦彦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7: 1.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

选项:

  • A. 牡丹花

  • B. 牵牛花

  • C. 菊花

  • D. 莲花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8: 2. “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下列哪位诗人的典故?()

选项: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李商隐

  • D. 温庭筠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9: 3.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一句出自李商隐的《钧天》。()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0: 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句出自()。

选项:

  • A. 温庭筠《菩萨蛮》

  • B. 晏殊《蝶恋花》

  • C. 李商隐《九日》

  • D. 陶渊明《饮酒》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1: 2. 古人的吟诵传统有一种单调的完全不变的曲调传承至今。()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收藏
文章说明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一切试卷均来自网上;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评论留言

昵称

试卷网
试卷网
本站专注整合全网学习平台试卷资源,涵盖超星、学习通、尔雅、学起Plus、安徽继续教育、云上河开等平台的海量试题与答案,提供免费下载及在线查询服务。包含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章节练习等类型,覆盖大学、职业考试、继续教育等多领域,同步更新各平台最新试卷,助力高效备考与学习
  • 文章46790
  • 评论0
  • 微语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