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提升成绩,规划学习路径,设计职业方向,解决作业难题,指导论文写作。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九八五题库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论文指导
扫码关注
作业论文指导,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超星学习通大学语文 2024-2025-1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 2024-2025-1
学校: 无
问题 1: 1. “辞让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这是
选项:
A. 仁之端也、
B. 义之端也、
C. 礼之端也、
D. 智之端也
答案: 礼之端也、
问题 2: 2. 孟子的一生经历了读书、游历、讲学三部曲。他的一生和()很相似:
选项: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荀子
答案: 孔子
问题 3: 3. 孟子认为人天性善良,他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这主要体现了他的:
选项: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教育思想
D. “性善论”思想
答案: “性善论”思想
问题 4: 4. 孟子生活的时代是
选项:
A. 春秋前期
B. 春秋后期
C. 春秋到战国之间
D. 战国时期
答案: 战国时期
问题 5: 5.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对他人的怜悯、同情,这是
选项:
A. 仁之端也、
B. 义之端也、
C. 礼之端也、
D. 智之端也
答案: 仁之端也、
问题 6: 6. 孟子从仁、义、礼、智四个方面概括出了“四心”:
选项:
A. 恻隐之心
B. 羞恶之心
C. 辞让之心
D. 是非之心
答案: 恻隐之心
问题 7: 7. 成语“管鲍之交” 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本义指春秋时齐国的____和____之间的深厚友情。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 8.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____、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 9. 在孟子看来,政治有两种:王道政治和霸道政治。所谓“王道”就是施行仁政,以德服人;“霸道”则是凭借武力,四处征伐,以力服人。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 10.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他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将他与孔子并称“孔孟”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 11. 一个人要能明辨是非,孟子认为这是
选项:
A. 仁之端也
B. 义之端也
C. 礼之端也
D. 智之端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 12. 公元前289年,孟子去世,享年84岁,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 )贺冬的习俗:
选项:
A. 冬至、
B. 立冬
C. 腊八
D. 立春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 13. 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很多,“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出自:
选项:
A. 《弟子规》
B. 《三字经》
C. 《千家诗》
D. 《增广贤文》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 14.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其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他的:
选项: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王道”思想
D. “性善论”思想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 15. 孟子从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概括出了“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 16.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7: 1. 本文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参国之一”的意思是( )
选项:
A. 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B. 国都的三分之一
C. 参加国之一
D. 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8: 2. 《左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
选项:
A. 孔子
B. 刘向
C. 鲁国史官左丘明
D. 司马迁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9: 3.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
选项:
A. 写人文章
B. 叙事文章
C. 议论文章
D. 抒情文章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0: 4.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裁是( )
选项:
A. 国别体史书
B. 纪传体史书
C. 编年体史书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1: 5.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
选项:
A. 《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2: 6. 由于《春秋》记事过于简略,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进行详细解释的“传”,较为有名的就是“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包括《左传》、 《 》、《谷梁传》。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3: 7. 公日:“多行不义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4: 8. 《春秋》三传就是指给《春秋》作注释的书。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5: 1.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文景二帝崇尚道家,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
选项: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洪武之治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6: 2. ”紫气东来“最开始是指?
选项:
A. 一个人交到了好运
B. 相传老子出关时,有大量紫气云集而来
C. 老子是从东方来的圣者
D. 古人观察天象发现,只要有紫气来了,国家就会遭遇战事,要早做准备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7: 3. 什么是“道”?
选项:
A. 变化的一切
B. 时间
C. 自然规律
D. 道教中传达的重要观念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8: 4. 以下哪一本是老子的著作?
选项:
A. 大学
B. 易经
C. 诗经
D. 道德经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9: 5.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老子“道”的思想?
选项:
A.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可以生万物
B. “上帝”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上帝可以造万物
C. “神”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神可以造万物
D. “道”是最高法则,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0: 6.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选项:
A. 产生时代不同,道家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春秋时期正式成型;道教发源于春秋战国,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南北朝时期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B. 代表人物不同,道家以老子、庄子等为代表;道教以张道陵、王重阳等为代表
C. 性质不同,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
D. 主要思想不同,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教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1: 7. 老子说的“无为”就是指无能,什么都不做。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2: 8. 道教是从道家继承发展而来,但不能等同于道家。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3: 9. 道教就是道家。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4: 10. 道家探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提倡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5: 1. 舐痔得金一般用于什么样的语境之下?
选项:
A. 如果你想要得到钱财,就先忍受痛苦
B. 对那些为了得到钱财不惜牺牲尊严的人的讽刺
C. 吮吸秦王的痔疮,秦王就会给很多车你
D. 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就要努力想尽一切办法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6: 2. 庄子出身于哪个时代?
选项:
A. 战国
B. 春秋
C. 宋朝
D. 西周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7: 3. 在涸辙之鲋这个故事中,监河侯愿意借粮食给庄周吗?
选项:
A. 愿意,一口就答应了。
B. 不愿意借粮,但是给了他一条鱼活命。
C. 不愿意借粮,但是答应借很多钱给他。
D. 用故意拖延的方式,婉拒了他的请求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8: 4. 庄子妻死,他为什么会鼓盆而歌?
选项:
A. 这是庄子家乡在亲人去世时必须办的一种仪式。
B. 因为他崇尚自由,妻子走了,他就自由了。
C. 他把死,看作是人类跟随自然的变化而必然会有的结果。
D. 他不怕死,所以觉得妻子死去这种事很平常,该做什么还得做。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9: 5. 庄子当过什么官?
选项:
A. 没有做过官
B. 管漆树园的园丁
C. 周朝图书馆的保管员
D. 楚国的国相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0: 6. 庄子是讲语言故事的高手,他擅长通过简单的故事讲出富含深刻哲理的意义和主题。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1: 7. 庄子认为,生死都是“道”的变化,是“道”不同外在形式的变化过程,是一种自然规律,他没有将死亡看成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所以无论面对妻子之死,还是自己之死,他都能表现出一种极为旷达、洒脱的态度。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2: 8. 涸辙之鲋,出自《庄子·外物》,庄子借这则故事来讽刺监河侯的吝啬和龌龊。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3: 9. 庄子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而然的,生之所不能拒,死亦不能止,所以人类应该像对待生一样对待死,应以“善生善死”“善始善终”的态度对待死亡。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4: 10. 舐痔得金,出自《庄子·杂篇·列御寇》,故事中曹商用丧失尊严作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而招致庄子的痛斥,庄子借这则寓言意在讽刺曹商此类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5: 1. 唐琬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
选项:
A. 温婉贤淑
B. 气量狭小
C. 有公主病
D. 不识大体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6: 2. 陆游是什么时期的爱国诗人?
选项:
A. 南宋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7: 3. 陆游与唐琬婚后感情如何?
选项:
A. 面和心不和
B. 伉俪情深
C. 毫无感情
D. 平淡如水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8: 4. 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是如何评论陆游的《沈园二首》的?
选项:
A.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
B. 凄凄惨惨戚戚
C. 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D.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9: 5. 陆游和唐琬被迫分开后,又在哪里偶遇过?
选项:
A. 陆游家中
B. 唐琬家中
C. 沈园
D. 西湖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0: 6. 下面哪首诗是陆游的作品?
选项:
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1: 7. 如何评价陆游的一生?
选项:
A. 志在朝廷,却仕途坎坷
B. 痴爱唐琬,却无法相守
C. 热血爱国,却无处用武
D. 仕途顺利,婚姻幸福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2: 8. 唐琬婚后在陆游眼中表现如何?
选项:
A. 知礼懂礼
B. 孝敬婆婆
C. 关爱丈夫
D. 搬弄是非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3: 9. 补充诗句: ,沈园柳老不吹绵。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4: 10. 补充诗句:城上斜阳画角哀,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5: 1. 拜访的方式一般有 和电话拜访两种。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6: 2. 拜访中的交谈,在引入主题前,应有简短的寒暄。可以寒暄的内容有( )
选项:
A. 以赞美来寒暄
B. 以问候来寒暄
C. 以玩笑来寒暄
D. 以致谢来寒暄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7: 3. 如果遇到下列情况,拜访应立即中止。
选项:
A. 主人已经明显注意力开始不集中
B. 主人电话响起明显现在有急事
C. 主人主动提出现在有事
D. 主人的家人从外面回来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8: 4. 对于重要人士的关系维护,一般都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上门拜访,平时不予联系,以免打扰到对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9: 5. 拜访前应足够的收集对方的信息,以免拜访时面谈显得拘谨或因触碰对方禁忌影响拜访效果。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0: 6. 拜访他人时,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得体的着装,同时应注意装束的干净、整洁。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1: 7. 在拜访他人时,如果对方还有家人在场,不必与其打招呼,以免打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2: 8. 拜访时,主人请你坐沙发,你当即就选择了沙发正中央的位置坐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3: 9. 办公室拜访一般提前一天预约,家庭拜访一般要提前三天预约。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4: 10. 无论是办公室拜访还是家庭拜访,时间都不可太久,要学会适时告辞。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5: 1. 司马光在六十八岁逝世,朝廷根据他生前的品德和政绩,赠他为太师温国公,谥号( )。
选项:
A. 文正
B. 文忠
C. 文成
D. 文襄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6: 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而“国人皆不欲”的原因是()
选项:
A. 公子成极力反对
B. 胡服便于骑射
C. 夷夏有别的观念
D. 胡服过于窄小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7: 3. 《资治通鉴》汇合当时第一流史学家的智慧能力,花费( )年光阴而完成。编写这样一部巨著,司马光一人是难以胜任的。司马光是主编,他还有( )名助编。
选项:
A. 29, 8
B. 22, 5
C. 19, 3
D. 15, 4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8: 4. 《资治通鉴》成书以后,又经过许多学者钻研讨论,给后人读史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评价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选项:
A. 梁启超
B. 清代学者王鸣盛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69: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主动去见公子成所体现的治国理念是( )
选项:
A. 国听与君
B. 治国有常
C. 从政先信于贵
D. 明德先论于贱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0: 6. 赵武灵王名叫____,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死后被追谥为“武灵”,后人尊称他为赵武灵王,也正是从他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1: 7.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2: 8.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3: 9.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河南光山县),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4: 10. 编年体的史书,叙起事来按着史事的发展层次、如同影片一般,一幕一幕映了出来,使读者可以有比较明晰的观感。《资治通鉴》这一点是胜过《史记》、《汉书》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5: 1. 唐朝时黄鹤楼已颇具规模,然而沧海桑田,兵火频繁,此后黄鹤楼时毁时建、时隐时现,仅( )两代就分别七建七毁。
选项:
A. 唐宋
B. 元明
C. 明清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6: 2. 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名为“搁笔亭”。这个亭子的故事的( )有关:
选项:
A. 崔颢
B. 李白
C. 杜甫
D. 苏轼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7: 3.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以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最有名,请默写两首诗中提到黄鹤楼的句子。 崔颢的《黄鹤楼》____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8: 4.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____、____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79: 5. 武汉被称为“江城”,源于李白的诗句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0: 6. 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____是写远景, ____是写近景。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1: 7. 《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2: 8. 黄鹤楼始建于( )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当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答案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3: 9. 《黄鹤楼记》作者____,是____代人。黄鹤楼与____、____,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4: 10. 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____、____的观赏楼。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5: 11. 《黄鹤楼》中直接赞美黄鹤楼景色的句子是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6: 12. 清朝己亥年间,当黄鹤楼因为一场大火而化为灰烬时,坐镇武昌十多年的湖广总督____对下属说:将来炼铁成功,要用铁柱来改造黄鹤楼,以避免火灾。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7: 13.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哪几种说法:(多选)
选项:
A. 仙人黄鹤;
B. 道士画鹤说;
C. 建在黄鹄山上;
D. 后人起的名字;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8: 1. 谁把《大学》列为四书之首?
选项:
A. 曾国藩
B. 董仲舒
C. 孔子
D. 朱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9: 2. 明明德之第一个“明”是什么含义?
选项:
A. 光明
B. 崇高的
C. 美好的
D. 彰显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0: 3. 朱熹认为“亲民”是何意?
选项:
A. 革旧图新、去恶从善
B. 亲近民众
C. 与人交好
D. 对人友善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1: 4. 《大学》中“明明德”的意思是?
选项:
A. 明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B. 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
C. 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
D. 明确人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2: 5. 《大学》中“止于至善”的意思是?
选项:
A. 进步了就可以了
B. 在达到最好之前停止
C. 变成了善良的人就可以停下了
D.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3: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学之三纲?
选项:
A. 止于至善
B. 格物致知
C. 明德
D. 亲民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4: 7. “大学”的意思是?
选项:
A. 教你成长为大人的学问
B. 很大的一个学校
C. 学校的名字的统称
D. 古代儿童的启蒙知识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5: 8. 《大学》一书相传为谁所作?
选项:
A. 孔子
B. 曾子
C. 庄子
D. 孟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6: 9. 《大学》是古代儒家作品。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7: 10. 大学之道,____,在亲民,____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8: 1. 孔子在鲁国从政期间,政权实际掌握在( )手中。
选项:
A. 鲁定公
B. 三桓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9: 2. 孔子踏上周游列国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选项:
A. 孔子因为在鲁国很有名,受到他国邀请做官
B. 齐国干扰内政
C. 在国内无官可做
D. 大道不得推行,三桓排挤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0: 3. 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
选项:
A. “无为而治”
B. “守静
C. “忠恕”之道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1: 4. 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指的谁?
选项:
A. 子路
B. 颜回
C. 孔子
D. 毛泽东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2: 5. 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选项: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3: 6. 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国君在夹谷举行了一次重要会盟,史称( )。
选项:
A. 黄池会盟
B. 葵丘会盟
C. 夹谷会盟
D. 白马之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4: 7.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选项:
A.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5: 8.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 、至圣、____ 、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____“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6: 9. 《论语》是记载 ____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等,是我国古代____家经典著作。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7: 10. “三桓”指是是鲁国的三位卿大夫——( )、 ( )和 ( ),鲁国的政权长期掌握在以季孙氏为主的“三桓”手中。
选项:
A. 孟孙氏
B. 叔孙氏
C. 季叔氏
D. 鲁定公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8: 11. 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人?
选项:
A. 秦国
B. 卫国
C. 楚国
D. 鲁国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9: 12. 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
选项:
A. 鲁
B. 宋
C. 秦
D. 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0: 13. 默写《论语》中经典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 ?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____ , ____。” 子曰:“____,患不知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 ,____,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 , ____ 。” 子曰:“____ , ____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1: 1. 《鹿乳奉亲》的故事,讲的是周朝的孝子 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
选项:
A. 郯子
B. 孔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2: 2. 下列民间故事属于“二十四孝”的是
选项:
A. 闻鸡起舞
B. 缘木求鱼
C. 鹿乳奉亲
D. 程门立雪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3: 3. 从孔子葬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父母的爱很深沉。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4: 4. “本立而道生”主要强调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5: 5.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各个朝代都将不孝列为重罪 ,并且用刑罚(甚至是极刑予以惩治。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6: 6. 因为孔子不知道父亲去世时葬在何处,所以孔子并没有将母亲和父亲葬在一起。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7: 7.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____,可谓孝矣。”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8: 8. 子曰:“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____ ,____。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9: 9.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____ ,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0: 1.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A. 曾枝剡棘 曾: 通“层”。曾枝,那层层枝条。
B. 圜果抟兮:“圜”通“圆
C. 有以异兮: 异,独特,副词。
D. 可师长兮: 师长,看作师长,名词动用。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1: 2.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1978年在( ) 出土。
选项:
A. 湖北宜昌
B. 湖北随州
C. 陕西西安
D. 河南驻马店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2: 3. 以下不属于对屈原的评价的是哪一句? ( )
选项:
A.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 不见屈原,岂见离骚。
D.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3: 4. 《橘颂》出自屈原的哪部作品? ( )
选项:
A. 《九章》
B. 《九歌》
C. 《离骚》
D. 《天问》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4: 5.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选项:
A. 青黄杂糅
B. 文章烂兮
C. 苏世独立
D. 梗其有理兮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5: 6.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____,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6: 7.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____,____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7: 8. 楚辞多用“ ____ ”字,句子长短不一, 句式参差错落,节奏多变。《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____ ,具有浓郁的____ 主义风格。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8: 9.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____,____。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9: 10.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是( )
选项:
A. 《离骚》
B. 《天问》
C. 《橘颂》
D. 《九章》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0: 11. 选出对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选项:
A. 受命不迁(不可迁往他处种植),生于南国(专指楚国)
B. 深固难徙(根深蒂固),绿叶素荣(素白的花)
C. 精色内白(心灵洁白),独立不迁(不可迁往他处种植)
D. 终不失过兮(过失),参天地兮(与天地并存)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1: 12. 《史记》载:“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
选项:
A. 蔺相如
B. 陈涉
C. 屈原
D. 孔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2: 13. ____时期的屈原,根据楚地民歌创制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又称“____ ”。西汉时期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为《楚辞》,“楚辞体”的名称由此而来。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3: 14.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____,____ 。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4: 15. 下列关于屈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
B. 少年得志,官至令尹
C. 谗言诬陷,一生中二次被流放。
D. 后人用清明节来怀念自沉汩罗江而亡的屈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5: 1.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 ,运用合适的语言、语气和肢体动作,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体或群体间传递,以期达成 的过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6: 2. 良好的沟通力对解决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没有用处,所以提高沟通能力也没有什么用。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7: 3. 沟通不同于日常的聊天,聊天一般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沟通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8: 4. 沟通不容易是因为每个人在知识储备、理解力和思考模式上都非常不同。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9: 5. 以下哪些是沟通的要素?
选项:
A. 明确的目标
B. 达成共同协议
C. 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D. 以上要素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0: 1. 非暴力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 ,进而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尊重、理解、欣赏、感激主导的和谐的世界。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1: 2. 非暴力沟通其实是教你学会忍辱负重,自己排解负面情绪。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2: 3. 非暴力沟通从来都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而出现的沟通方法,它只是教我们用爱和尊重的方式去与人沟通。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3: 4.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4: 5. 造成暴力沟通的首要因素是( )
选项:
A. 道德评价
B. 进行评价
C. 强人所难
D. 回避责任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5: 6. 人会觉得情绪受伤,从根本讲是什么原因?
选项:
A. 对方不尊重自己
B. 对方无理取闹
C. 自己修养不够
D. 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6: 7. 学会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 )
选项:
A. 体会和表达感受
B. 区分观察和评论
C. 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D. 表达自己的需求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7: 8. 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是指( )
选项:
A. 事实:客观地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
B. 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与自己内心连接
C. 需要:明确、具体地提出自己的需要
D. 请求: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请求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8: 9. 张三最近每天晚上十一点回家,一身酒气。他妻子非常生气,有几次直接大骂“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自私,你还知道回来,你怎么不死在外面?”案例中的妻子,从非暴力沟通方式的角度看缺乏哪些要素?
选项:
A. 陈述事实
B. 发泄情绪
C. 表达感受
D. 道德判断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9: 1. 计划单位、时限、内容和文种四要素共同组成( )。
选项:
A. 计划前言
B. 计划正文
C. 计划标题
D. 计划内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0: 2. 单位或个人为了今后一段时期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事先做出的预想性安排和部署,用文字、数据、图标等形式表述出来的一种事务文书是( )。
选项:
A. 计划
B. 总结
C. 请示
D. 简报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1: 3. 计划是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事先做出的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表述出来的一种事务文书。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2: 4. 计划具有预见性、 、明确性、制约性 、可调性等特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3: 5. 为了完成计划中所定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在制定措施和步骤时,需要满足的要求有( )。
选项:
A. 只要简单制定措施即可,不需要具体步骤
B. 措施和步骤可以笼统一点
C. 措施和步骤要量化可行
D. 措施和步骤可以及时调整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4: 6. 制定计划,是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5: 7. 制定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用以更好地约束下属单位的工作,用以更有效地加强领导的权威性。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6: 8. “计划”只是个总称,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所涉及时间、内容和期限的不同,“计划”有“安排”、“打算”、“设想”、“规划”等不同名称和叫法。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7: 9. 制定计划可以使领导者借以统筹全局,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取得主动性。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8: 10. 因为计划具有预见性,所以定了就不行修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9: 11. 计划一旦定好,无论面临什么情形,都坚决不能修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0: 12. 在制定计划时,因为目标太高难以完成,所以可以尽量定低一点的目标。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1: 1. 《大学》中告诉我们,达到“静”的内心境界之前的一个状态是?
选项:
A. 定
B. 止
C. 虑
D. 得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2: 2. 在《大学》中,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最初是从哪一步开始修炼的?
选项:
A. 格物致知
B. 意念真诚
C. 修养身心
D. 平心静气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3: 3. 《大学》八条目中最根本的是哪一个呢?
选项:
A. 格物
B. 致知
C. 修身
D. 齐家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博学搜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