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提升成绩,规划学习路径,设计职业方向,解决作业难题,指导论文写作。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九八五题库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论文指导
扫码关注
作业论文指导,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超星学习通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业答案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 无
问题 1: 1.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2: 2.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3: 3.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4: 4.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5: 1.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6: 2.
选项:
A.
B.
C.
D.
答案: 无信息
问题 7: 3.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8: 4.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9: 5.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0: 1.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1: 2.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2: 1.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3: 2.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4: 3.
选项:
A.
B.
C.
D.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5: 1. 关于为什么要天下大同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其他国家常年处在战乱或贫穷之中,很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国家的情况。
B. 从道德层面而言,我们对于每个人都有道德责任,无论他们的国籍和民族是什么。
C. 只要其他国家不干涉我们国家的内政,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关心其他国家的人是否过得好。
D. 从自己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需要帮助其它国家。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6: 2. “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的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选项:
A. 李敖
B. 亨廷顿
C. 迪顿
D. 杜威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7: 3.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政治民主,人人平等;经济公有,人无私产;社会和谐,无家无国”“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的提出者分别是()。
选项:
A. 张载、康有为、孙中山
B. 程颐、陈独秀、孙中山
C. 张载、康有为、陈独秀
D. 程颐、孙中山、康有为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8: 4. 天下大同的追求要求我们在现阶段要放弃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19: 1. 如何培养舍生取义的精神错误的是()。
选项:
A. 要正确地认识舍生取义。
B. 要培养浩然之气。
C. 要为了大义而不怕与恶势力作斗争,不怕被剥夺工作、丧失自由。
D. 面对危险,要要求大家和自己一样舍生取义。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0: 2.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出自哪部经典?()
选项: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老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我永远无法排除自己犯错的可能,也无法排除他人犯错的可能。因此,我永远不应该为了我认为是道义的事而去牺牲宝贵的生命。
B. “舍生取义”是一个一旦误解就会导致惨痛代价的道德要求,不适合推广。
C. 一个人如果不愿意舍生取义,我们不应该以任何的形式强迫他。
D. “舍生取义”是为了大义主动地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义务。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2: 4. 文天祥、谭嗣同、李大钊与以下哪一组相关?()
选项:
A. 宋末三杰、戊戌君子、相约建党
B. 岳母刺字、矢志抗清、铁肩担道义
C. 丹心照汗青、抗倭、戊戌君子
D. 直捣黄龙、戊戌君子、矢志抗清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3: 1. 对舍生取义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实现大义的情况下,为了大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B. “舍生取义”意味着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否定了生命的价值。
C. “舍生取义”不是为了名利或小义、小德而牺牲生命。
D. “舍生取义”不是说为了“大义”在任何情况下都值得牺牲生命,“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4: 2. 关于孔子对管仲行为的看法,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孔子认为管仲在公子纠被杀后没有殉主,没有做到舍生取义
B. 孔子认为管仲选择了小义而舍弃了大义所以苟活下来
C. 孔子认为管仲没有自杀而是选择为齐国的发展而贡献力量是弃小义而从大义
D. 孔子认为管仲虽然做到了义,但是没有做到仁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5: 3. 在当代践行舍生取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在新的时期,社会总体上和平有序,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需要为大义牺牲生命。
B. 为了大义而不怕与恶势力作斗争,不怕被剥夺工作、丧失自由。
C. 见到某些在职的官员滥用职权,为自己、亲戚或门生谋求利益时,我们不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
D. 应该认识到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以求“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6: 4. 关于舍生取义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我认为显然是道义的事,在别人眼里可能并不符合道义,或者与道义无关,所以物不必舍生取义。
B. 舍生取义是高德,而不是义务
C. 舍生取义是每个人的义务
D. 舍生取义是一个一旦误解就会导致惨痛代价的道德要求,不适合推广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7: 5. 儒家的舍生取义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舍生取义基本相同。()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8: 1. 下列哪几句属于孔子对于仁孝的诠释?()
选项:
A.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B.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C.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29: 2. 仁爱孝悌要求我们怎么孝敬父母?()
选项:
A. 敬爱父母
B.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C. 无原则地讨好父母
D. 顺从父母的所有要求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0: 3. 关于仁爱孝悌与利益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仁爱孝悌是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
B. 践行仁爱孝悌是为了从别人或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回馈
C. 仁爱孝悌不应有有获取利益的工具价值。
D. 践行仁爱孝悌是希望获得一定的社会名声,方便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1: 4. 关于如何仁爱孝悌认识错误的是?()
选项:
A. 要通过理论分析,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仁爱孝悌。
B. 仁爱孝悌必须建立在对别人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地帮助别人,必须了解别人的处境,知道别人的需要。
C. 要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对仁爱孝悌有直观的感受。
D. 对于古代的“二十四孝”我们应该全面地继承学习,实践仁爱孝悌。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2: 5.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孝”的是()。
选项:
A. 百里负米
B. 扇枕温衾
C. 埋儿奉母
D. 程门立雪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3: 1. 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之一,有其治国理政、思想文化和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原因,下列哪个不是原因之一。()
选项:
A.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尤其是中原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相处,需要以和而不同的原则来处理
B.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跃也得益于和而不同的理念。
C. 和而不同是处理经济问题重要依据
D. 和而不同也是协调人际交往和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准则。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4: 2.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选项:
A. 《中庸》
B. 《论语》
C. 《孟子》
D. 《老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5: 3. 下列对于“天下大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选项:
A. 天下大同指的是一种跟小康相对的天下为公
B. 天下大同主张一种高度同质化的思想文化
C. 天下大同并非是各亲其亲的社会形态
D. 大同社会是一种政通人和的和谐状态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6: 4. 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在尊重的基础上要懂得互相学习各自的独特视角和优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7: 5. 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另一种形式的“尚同”。()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8: 1. 在政治生活中,政府失信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失样,政府行为失范,()。
选项:
A. 政策不透明
B. 决策失败
C. 信息失真
D. 信息不透明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39: 2.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是哪一学派的谁提出的?()
选项:
A. 法家 韩非子
B. 儒家 荀子
C. 法家 卫鞅
D. 儒家 董仲舒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0: 3. 孔子教学的四大科目是()。
选项:
A. 文行忠信
B. 仁义礼智
C. 忠孝节悌
D. 诗书礼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1: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东汉的董仲舒著《春秋繁露》,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
B. 董仲舒认为的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C. 孔子认为:“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D. 《说文解字》中诚和信意思互训,“诚,信也”,又说“信,诚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2: 5.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哪里?()
选项:
A. 《中庸》
B. 《大学》
C. 《论语》
D. 《孟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3: 1. 看待自强不息与国家的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A. 自强不息既是个人修养工夫的理论指南,也是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必由之路。
B. 尤其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期,自强不息的拼搏理念成为振兴民族、复兴中华的精神源泉。
C. 自强不息对于历代君王的治理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资源。
D. 自强不息主要是个人层面的精神,与国家关系不大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4: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哪一卦有关?()
选项:
A. 乾
B. 坤
C. 坎
D. 离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5: 3. “不知稼稽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出自《尚书》的《无逸》篇中周公诫教成王的事。
B. 周公他列举了周代的三位君王作为正面典型,认为他们“不敢荒宁”,所以才享国日久。
C. “无逸”虽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讨论,但其精神实质与自强不息是一脉相通的。
D. 这句话说的是不知民间疾苦的君王只知享乐,所以执政时间就短。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6: 4. 下列哪一句与自强不息无关()。
选项: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B. “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 “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7: 5.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则无须臾之息而天德纯矣,天德纯而王道出矣。”是朱子所说。()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8: 1. 明帝尊师的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选项:
A. 西汉明帝 桓荣
B. 东汉明帝 桓温
C. 东汉明帝 桓荣
D. 西汉明帝 桓温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49: 2. 哪位先圣在古代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
选项:
A. 帝尧
B. 周公
C. 孔子
D. 孟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0: 3.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出自()。
选项:
A. 《管子》
B. 《孟子》
C. 《礼记》
D. 《吕氏春秋》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1: 4. 对于如何尊师重道,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应该对师者师道保有崇敬之心。
B. 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当在种种细节中表现尊师之道。
C. 师与道从理想层面说应该是统一的,师者自身的表率以及传授的知识都是道的体现,因此尊师与重道理论上也应该是一致的
D. 不违背老师的任何要求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2: 5.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涉及的典故和人物是()。
选项:
A. 囊萤映雪 车胤 杨时
B. 程门立雪 程颐 杨时 游酢
C. 囊萤映雪 程颐 朱熹
D. 程门立雪 程颢 杨时 朱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3: 1. 厚德载物的精神能够长期以来为国人认同并实践的原因有()。
选项:
A. 在国家政治领域,行仁政、用王道,或是以德治国的观念一直是帝王明君和社稷良臣所提倡的统治术。
B. “厚德载物”思想涵盖了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
C. “厚德载物”所承载的理解和宽容的文化精神,已潜移默化在当代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品性情感之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信仰根基。
D. 厚德载物体现了对于大地特性的认知。早在三代之前,人类就认识到了大地的生发承载万物的特点,生活生产都对土地有极强的依赖性。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4: 2. 对于国家而言,关于如何实践厚德载物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站在国家立场,作为一个“重德”的文明传统,应该提倡对于传统美德的提炼
B. 减少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节省社会资源
C. 宣扬和教化,积极引导民众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D. 正确应对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盛兴的社会环境中所暴露的种种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重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结合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5: 3. 下列对厚德载物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选项:
A. 这一理念最初的意涵体现了对于大地特性的认知。
B. 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天命恒常观念的遵循。
C. 厚德载物确立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的传统。
D. 厚德载物中的“载物”层面,是对勇于担当、兼容并包精神的提倡。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6: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夏、商时期,人们开始逐步产生“天命转移”的思想。
B. 先秦时期孔子、孟子等思想家均主张以德为先、为政以德,无论是亲亲、仁民、爱物还是仁义礼智的四德,都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C. 汉代董仲舒进一步提倡道德至上,并指出“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的以德治国理念。
D. 宋明的理学家们也是吸收了《易传》思想,将兼爱万物的思想纳入了仁德的体系之中,进而提倡一种道德理性。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
问题 57: 5. 对厚德载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对个人来说,厚德强调的是对外在担当的重视,载物则侧重在内在道德的要求。
B. 厚德载物中所体现的道德准则主要表现在仁爱、谦和、诚信等方面。
C. 厚德载物中的“载物”层面,是对勇于担当、兼容并包精神的提倡。
D. 这一理念最初的意涵体现了对于大地特性的认知。人们对土地寄予了情感和期待,并将之作为崇拜的对象。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青鸟搜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