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提升成绩,规划学习路径,设计职业方向,解决作业难题,指导论文写作。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九八五题库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论文指导
扫码关注
作业论文指导,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超星学习通《大学》精读(2024秋季学期)作业答案 (3)
学校: 无
问题 1: 1. 传统的“明德”有什么特点()?
选项:
A. 属于贵族
B. 实质是一种政治的理性
C. 以天命为依据
D. 以贵族为主体
答案: 属于贵族
问题 2: 2. 体现了明德的君主有()。
选项:
A. 尧
B. 舜
C. 汤
D. 以上都是
答案: 以上都是
问题 3: 3. 明德在阶级世界中现实与想象的政治载体是()。
选项:
A. 文人
B. 圣王
C. 平民
D. 先哲
答案: 圣王
问题 4: 1. 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
选项:
A. 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B. 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
C. 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
D. 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
答案: 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问题 5: 2. 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
选项: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道家
答案: 儒家
问题 6: 3. 关于传统明德的崩坏的记录可以从《日知录》中窥得一二。
选项:
答案: 正确
问题 7: 1. 古代的学制有什么特点()?
选项:
A. 以官学为基本方式
B. 以贵族子弟为主体
C. 以六艺和六经为基本教学内容
D. 以私学为基本方式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 2. 关于《学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
B. 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C.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D. 是《大学》中的一篇论文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 3. 先秦是一个缺乏私学的时代。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 1. 《学记》中说到不同学年要有不同的境界,其中三年应达到的水平是()。
选项:
A. 离经辨志
B. 博习亲师
C. 敬业乐群
D. 论学取友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记》中大学教育的特点?()
选项:
A. 教育强调一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
B. 大学强调完整人格的塑造
C. 教育止于知识
D. 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培养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2: 3. 《学记》中的“中年考校”的“中”是“挨着”的意思。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3: 1. 古代大学的最终指向是()。
选项:
A. 知识
B. 建国
C. 修身
D. 治国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4: 2. 知类和通达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5: 3. 人类对万物的认识是通过“类”来展现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6: 1. 大人之学的体现不在于()
选项:
A. 人的本质
B. “天大、地大、人亦大”
C. 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本性
D. 贵族身份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7: 2. 《大学》带有深刻的春秋以前的贵族大学的烙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8: 3. 先秦时期进入“大学”一般需要贵族身份。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9: 1. 儒家强调人的追求、思想和修养上的平等所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选项:
A. 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
B. 为阶级社会注入动荡与活力
C. 儒家的精神来自于历史
D. 体现了平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渴望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0: 2. 对《大学》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选项:
A. 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
B. 是平民对贵族的胜利
C. 是平等精神作为人类的本质价值在历史上的具体体现
D. 是平民阶级已经征服贵族阶级的标志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1: 3. 《大学》对于传统有一种深刻地、彻底地继承。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2: 1. “在止于至善”一句中关于“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有“朝向”之意
B. “趾”的本字
C. 本义是“脚”
D. 是“终止”的意思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3: 2. “在明明德”一句中关于“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存”的意思
B. 和“是”等同
C. 指精神思想的专注状态
D. 是一种主体的凝聚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4: 3. “念兹在兹”中“念”和“在”的意思相近。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5: 1. 对“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先秦古人讲明德着眼于君道
B. 先秦的明德就是明德之政或明德之治
C. 明德的反义是昏德
D. “德”一直是褒义词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6: 2. 《国语》中出现的对“昏德”的描述包括()。
选项:
A. 贪冒
B. 辟邪
C. 粗佚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7: 3. “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8: 1. 古人将天命义理化,体现的道理不包括()。
选项:
A. 为期待的品质和道德的准则找到依据
B. 使明德具有必然性特点
C. 导人向善
D. 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29: 2. 古人认为“明德”的根源来自于自己。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0: 3. 天的伦理化实质是我们对天的重新发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1: 1. 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延续在于()
选项:
A. 自身的传承
B. 自身的深化
C. 自身的怀疑
D. 自身的推翻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2: 2. 明德的实现是无条件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3: 3. 孔子说的“克己”的主体是自己。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4: 1. 王阳明是如何驳斥朱熹“新民”的观点的?()
选项:
A. 认为《大学》中讲的是自新,而非“新民”
B. 《大学》中具有“亲民”的思想
C. 儒家文献中有“亲亲而仁民”的传统。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5: 2. “子为父隐”体现了“亲亲之道”。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6: 3. 朱熹把亲民阐释为新民。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7: 1. 对情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情境可以塑造人
B. 情境的作用全是积极的
C. 情境存在本质性不足
D. 人在情境中容易陷入迷狂或麻木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8: 2. 先秦的君子身处的最重要的文化情境就是礼乐。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39: 3. 人实现修养的思路有两种,分别是通过情境和通过自觉。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0: 1. 经典的()建立在和普遍的人性、人性的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的基础上。
选项:
A. 普遍性
B. 永恒性
C. 一般性
D. 特殊性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1: 2. 对于为什么要研读经典作品,常见的一共有哪几种态度()。
选项:
A. 激进主义态度
B. 普遍主义态度
C. 虚无主义态度
D. 历史主义态度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2: 3. 《诗经》没有直接记录历史事实,无法反映了社会状况。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3: 1. 进入古典的基本方法包括()。
选项:
A. 训诂
B. 章句
C. 义理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4: 2. 古代的思想写作没有逻辑。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5: 1. 关于曾子的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注重修身
B. 注重孝道
C. 好勇斗猛
D. 明仁道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6: 2. 游子认为孔子说的“死欲速朽”就是希望人死后身体赶紧腐烂。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7: 3. “忠恕之道”和《大学》有本质性关联。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8: 1. 《大学》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选项:
A. 家国同构
B. 集各家学说之大成
C. 心性
D. 征引六经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49: 2. 儒学的内在化从思孟学派开端,在哪个时代实现了集大成?
选项: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0: 3. 辨伪学的滥用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1: 1. 传统的明德建立在什么环境条件下()。
选项:
A. 贵族垄断政治
B. 贵族垄断教育
C. 贵族垄断学术
D. 贵族垄断人与天沟通的权力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2: 2. 《大学》认为明德的基础在于()。
选项:
A. 人的出身
B. 天命所归
C. 格物致知
D. 延续传统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3: 3. 《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4: 1. “天命之谓性”在“人天”的框架中,去解决伦理依据和伦理主体的()
选项:
A. 特殊性
B. 普遍性
C. 决定性
D. 永恒性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5: 2. 抛弃传统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传统的烙印。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6: 3. 孔子明确提出了“性善论”。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7: 1. 被称为亚圣的是()。
选项:
A. 庄子
B. 荀子
C. 孟子
D. 曾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8: 2. 明明德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普遍性。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59: 3. 圣王之所以为圣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高不可及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0: 1. “止于至善”中的“止”有哪些词意?
选项:
A. 停止
B. 至止
C. 止居
D. 脚趾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1: 2. 郑玄认为《大学》的旨趣在于()。
选项:
A. 修身立德
B. 为政之德
C. 礼
D. 法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2: 3. 《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3: 1. 最早期古人认为“定”的动力和源泉是来自于()。
选项:
A. 统治者
B. 贤者
C. 天
D. 地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4: 2. 在《大学》里,“定”、“静”、“安”的含义没有区别。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5: 3. 佛教用语里,“一丝不挂”是没有穿衣服的意思。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6: 1. 孔子将学习分为“学而知之”和“生而知之”,其中“生而知之”是指圣王这个群体本能地学习。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7: 2. “感格”是一种认识思维的捷径,是认识社会的捷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8: 3. 《守仁格竹》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遍的天理是可以感悟出来的。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69: 1. 对“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从“青”
B. 从“争”
C. 古同“净”
D. 只有无声的意思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0: 2. 从“釆”的字不包括()。
选项:
A. 番
B. 采
C. 悉
D. 释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1: 3. 古人对“安定”的理解在于强调有序。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2: 1. “安”所强调的秩序是()。
选项:
A. 外在的规范
B. 内在的自然
C. 外在的自然
D. 内在的规范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3: 2. “安”体现了从规范秩序走向自然而然的过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4: 3. “定”偏重于“礼”,“静”偏重于“乐”,“安”偏重于“自然”。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5: 1. 对语言中的异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蕴含在词意中
B. 蕴含在所处的语境中
C. 解读古典时不能错过异信息
D. 异信息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6: 2. 在解读经典时不仅要还原词意,也要还原语境。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7: 1. 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得”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得”即“德”
B. 本义为登高、攀登
C. 《说文解字》将其释为“升”
D. 后有道德、德行之义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8: 2. 对《大学》中“虑而后能得”中的“虑”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从“思”
B. 从“虍”
C. 有思考的意思
D.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79: 3. “念”的特点是萦绕、不忘怀的思考。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0: 1. 《大学》的内在结构有“三纲八目”,其中八目不包括()。
选项:
A. 亲民
B. 诚意
C. 正心
D. 格物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1: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本末的次第。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2: 3. 古本《大学》阐释“三纲八目”使用的是分释的思路。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3: 1. 以下哪门学问中出现了“格物致知”?
选项:
A. 经学
B. 古典解释学
C. 训诂学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4: 2. 对经今古文之争描述正确的不包括()。
选项:
A. 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儒学经学两大派在学术和争立学官问题上的争论
B. 经今文学所依经籍为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
C. 经古文学所依经籍据称为发掘出的先秦古文字本
D. 两派所依经籍虽年代不同,但是在治经观点上是相同的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5: 3. 在格物致知的阐释中,前所未有地凸显出了经典、语言、思想和历史间的关系。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6: 1. 关于司马光对“格物致知”的训诂,理解不正确的有()。
选项:
A. 司马光的训诂否定了郑玄的训诂
B. 他对物的态度是对立
C. 定型了格物致知的两种阐释方向
D. 阐明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7: 2. “物自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概念。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8: 3. 张载认为彻底地致知,需要先去内心的虚明。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89: 1. 郑玄对“格物致知”的注释不包括()。
选项:
A. 格即来
B. 格物即来物
C. 致即智
D. 物指事,类似于人事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0: 2. 郑玄是经今古文的集大成者和统一者。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1: 3. 郑玄把“格物”解释为“致知”的前提。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2: 1. 对《复性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作者是李翱
B. 是关于人性学说的论文
C. 认为“人之性皆恶”
D. 是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产物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3: 2. 李翱从人心不被物干扰的层次来理解格物致知。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4: 1. 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是“三纲八目”的起点
B. 《大学》是格物致知的起点
C. 在文献上没有太多训释
D. 郑玄等先儒对此的阐释存在义理上的不足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5: 2. 二程对格物致知的“格”之理解不包括()。
选项:
A. 认为“格”即“至”
B. 把“至”递训为“穷”
C. 认为穷是非穷尽性的研究
D. 认为这种研究是全身心的知和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6: 3. 程颢和程颐把格物致知完全解释清楚了。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7: 1.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训诂包括()。
选项:
A. 物指事
B. 事是心在具体存在上的投射
C. 致知是致良知
D. 良知是心之本,是一切的根本价值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8: 2. 王阳明对朱熹的否定蕴含着探求平等的终极价值实现的可能。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99: 3. 王阳明和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训释和不同时代的转向密不可分。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0: 1. 格物致知的三个层面是()。
选项:
A. 道德论的层面
B. 认识论的层面
C. 实践论的层面
D. 逻辑论的层面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1: 2. 从道德论的层面理解“格物致知”的代表人物是()。
选项:
A. 张载
B. 郑玄
C. 司马光
D. 王阳明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2: 3. 古人对“知”的分类是“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3: 1. 以下哪些大家曾表达过知识的来源是与万物相接()。
选项:
A. 庄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4: 2. 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本义是“来”
B. “格也”即“至也”
C. “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词
D. 仅是“克服”的意思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5: 3. “假”有表示去的意思。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6: 1. 根据《尔雅》的内容分类,哪些内容是有关人事和生活用器名称的()?
选项:
A. 《释亲》
B. 《释言》
C. 《释器》
D. 《释乐》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7: 2. 以下哪些类别属于《尔雅》的内容分类之一。
选项:
A. 专门解释词义字义的
B. 有关天文的
C. 有关植物的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8: 3. 知类是个人的一个学习过程。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09: 1. 今本《大学》的致命破绽是什么()。
选项:
A. 是对历史文献不严谨的态度
B. 是对传统的否定
C. 与王阳明对新民的批评相悖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0: 2. “三纲八目”绝对不是一个统一体,需要分别解释。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1: 3. 古本《大学》没有详细解释“三纲”和“格物致知”。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2: 1. 下列释义中,可以解释“本”的是()。
选项:
A. 事物的根源
B. 草木的根
C. 树干
D. 树顶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3: 2. 儒家的“本”是修身的起点,是大道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4: 3. “诚意”是“三纲八目”的起点。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5: 1. 对慎独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 是一个人基本的自觉的修养
B. 是自律用功之处
C. 也是心性不可掩之处
D. 没有摆脱外在约束时给内在的本质自然呈现的空间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6: 2. 嶯山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选项:
A. 黄宗羲
B. 陈确
C. 章太炎
D. 张履祥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7: 1. 以下会导致“心不正”的情感有()。
选项:
A. 恐惧
B. 好乐
C. 忧患
D. 忿懥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8: 2. “正心”是从正面角度论述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19: 3. 从“诚意”之后《大学》走向了“正心”。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20: 1. “正心”意味着由心之中正走向()
选项:
A. 身之中正
B. 人之中正
C. 思之中正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21: 2. “正心”是指心脱离偏颇的状态。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22: 1. 在社会性的关系中,必然存在互相干扰与伤害。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
问题 123: 2. 从《大学》开始,儒家思考转向内向化的寻求。
选项:
答案: 请关注公众号【九八五题库】查看答案